珩磨加工的目的是去掉硬化過的邊緣表層組織,貼近基體金屬(加工餘量通常穩定在0.020mm),並在邊緣表層造成內應力(-1000~-1200MPa),光整表麵(≤ 5μm Rmax),同時還要對斜孔和洋蔥形槽接口處進行修圓。珩磨後的形狀精度在尺寸公差之內(≤0.010mm)。這時,一根標準厚度的CBN砂條通常可加工至少600個孔。
在大批量生產中一般都是使用幾台多軸珩磨機,每道珩磨工序的珩磨時間大約為25s。由於采用了帶漲刀壓力傳感器的電子機械漲刀裝置,所以珩磨前的加工餘量變化對於
珩磨加工沒有影響。由於砂條厚度的原因,人們又開發了一種新的磨料,使得現在一根砂條可加工2000個孔。
工件裏麵的壓應力和張應力是通過X光衍射測量儀來測量的。該測量儀根據工件邊緣表層的晶格間距變化來判定內應力。晶格常數(工藝材料的特性值)的偏差就代表了壓應力和張應力。珩磨後要求工件邊緣表層的壓應力應低於-1000 MPa, 這樣工件才能具有較高的強度。
小孔珩磨加工技能除了加工工藝以外,也是對刀具設計和磨料發展的一個改變。小孔珩磨除了傳統的珩磨加工精度要求外,也將壓應力列入到珩磨質量評定標準裏。在珩磨加工中,對壓應力的考慮將會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。